为了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鸡东县下亮子中心幼儿园开辟了一片种植园地,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和收获的喜悦。
创设种植园地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积极态度,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进而体会劳动的辛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与此产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同时,幼儿园举行了《亲近自然,种植活动》主题活动。
种植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给幼儿带来收获的快乐。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的为自主探索提供支持,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快乐。
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发展机会,可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先从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入手,在引导下,逐步提高幼儿观察事物的自觉性。放手让孩子独立去思考与发现,并创造机会让在与同伴共同探讨或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快乐。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孩子对现代化的东西越来越熟悉,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葱蒜却分不清,特别缺乏对自然的洞察力。加之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有限,活动场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区角活动开展得不够到位,种植区的创设对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必要。种植区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能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内容。由于种植区陈列物品的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种植区弥补了集体活动中观察、探究不足的缺憾,为孩子们提供的是感性经验,在摸、看、说、养等过程中,能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探索精神。在种植区,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