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道学校】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庞继永

发布日期:2022/5/10 18:51:59 来源:鸡西市滴道区滴道学校 作者:庞继永

【作业一】微课设计方案

主题:《家的意味》

目标:

1、通过微课学习,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

2、结合微课视频和教材内容,完成自学任务单。

3、完成微课“课堂活动”测试内容。

4、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这一传统美德(录制视频)。

对象:7年级学生

流程与内容设计:

一、片头: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微课堂,本节课讲的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家的意味,请把课本和自学任务单准备好,下面就我们就开始学习。

二、学习任务:本节课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标注星号的是考试的考点内容,需要课后找时间背下来。

三、教学内容

1、播放视频汉字“家”的演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也有其丰富的内涵,下面我们就能过这个短片来了解“家”字的由来。

2、“家”是什么?

每个人对家的体验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家是地域;有人认为家是住所;有人认为家是一群人;有人认为家是吃饭的地方!

3、出示家庭的含义:

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些都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出示家的功能: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家庭的功能有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5、出示家的作用:

老人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意思是说别人家再好,也不如自己家住着舒心。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因为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里有父母,他们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因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6、中国人心中的家是怎样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的春节前夕,人们就回收拾行囊,加入回家的大军当中。这一景观,最能体现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7、如何做到“孝亲敬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做到“孝亲敬长”呢?同学们不要认为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尽孝。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我还要作到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我们还要善于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对你们来说最简单的行动,莫过于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以及体谅双亲长辈的辛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到这里,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在来回顾下今天都学了哪些知识吧。

四、自学检测(课堂活动)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你都掌握了吗?让我们通过自学检测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吧。(请点击屏幕右下角“控制课件”模式,来进行操作)

2、你们对自己的检测结果满意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下面我们来看下今天的实践导行任务:一,收集孝亲敬长的美德故事,上课与同学分享;二,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以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老师会甄选出优秀作品,上课在班级展示,看看谁能成为光荣榜的一员。

最后,不要忘了完成自学任务单的内容哦,今天的微课内容就到这里,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见。

实施思路:

   1、下发自学任务单。

2、能过微信群,发布微课(知识胶囊)学习二维码。

3、学生利用手机扫码观看微课,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自学任务单。

4、参与微课(知识胶囊)布置的自我检测(课堂活动)操作。

5、请家长配合完成实践导行任务,录制孝亲敬长的视频。

6、通过微信群上传孝亲敬长视频,教师遴选优秀作品。

【作业二】微视频

1



【作业三】学生体会(2人)


滴道学校7年3班郑惠元-学生体会

1

滴道学校7年3班闫梓珍-学生体会

1


主办单位:鸡西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鸡西市鸡冠区电台路30号

备案号:黑ICP备09001879号 黑公网安备 2303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