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为涵养教师气质,以书香润泽校园,鸡西市第十九中学教师成长书房的代表们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与书籍相约,共赴一场阅读盛会。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党总支书记刁慧玉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对教育进行不停地思考,不仅是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怀使然,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本次活动共读的是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的《教育新视界》,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教育进行不停的思考,保持对教育的理性判断,使教育始终行走在尊重人、激发人和发展人的轨道上。此次分享会,旨在汇聚教师们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如何将书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中的行动。会上,每位教师都热情洋溢,分享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倾听,相互启发,共同探讨教育的新天地。
一、家校共育
众多教师因身兼双重角色,对书中描述的亲子关系有着深刻的体悟。与孩子对话,尊重是基点;在教会孩子有同理心的同时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孩子对话,信任是纽带;当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对审美的价值判断有偏颇时,要相信孩子能自己判断、选择及修正,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对话,等待是状态;孩子的自我觉醒和自我管理是需要等待的,等待也许会有多种结果,也许会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他们自己、同学及社会环境中的某些特殊的因素会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做选择。
二、教育中的“有为”与“无为”
老师们对书中“做教育的度”一节感悟颇多,很多老师提到,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在书中对于“有用”与“无用”的思考让自己受益匪浅。“有用”的教育是现实利益的满足,而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关系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内在的品质,在学生未来的发展当中有着更长远的重要意义。十九中学构建的德育、美育、心育“三位一体”多元发展,也正是基于最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参加考试训练之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这些看似“无用”的教育,却能够让其对人生、社会有更深的理解,让其培养出更高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积累更高层次的素质,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教育中的“农耕之道”
学校党总支书记刁慧玉分享了教育与传统农业的相似与不同。依天性,就是既要认识到学生的共同属性,又要看到个体差异性,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和“最好发展”;顺自然,就是让潜质和才能与相应的资源条件完全对接以达到教育最好的效果;善等待,尊重客观规律,在等待的过程中真心呵护孩子,只要有耐心,每个孩子都会健康的发展;善激发,与农耕不同,孩子是“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育者要善于诱导和激发,让其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和潜质。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如果今天的每一个人,在教育之中,都真正拥有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就在当下,我们就已经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教师成长书房读书分享会
党总支书记刁慧玉进行读书分享
教师读书分享
教师读书分享
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