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思 “艺”起前行
——鸡西市小学艺术名师工作室开展“艺术课堂审美化建构与跨学科融合”主题教研活动纪实
春风化雨润美育,名师引领促成长。 4月25日上午,鸡西市小学艺术名师工作室在鸡西市师范附小报告厅开展了以“艺术课堂审美化建构与跨学科融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堂观摩、反思研讨、名师引领等形式,深入探索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推动审美化课堂建构与跨学科教学融合,为鸡西市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教研会由鸡西市小学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鸡西市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潘林静主持,鸡西市师范附小音乐、美术老师参加活动。
课堂观摩:艺术之美在学科融合中绽放
活动伊始,工作室两位教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艺术课堂。鸡西市师范附小顾莹丽老师的音乐课《狮王进行曲》: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威风凛凛的狮子在草原上吼叫奔跑情景,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狮王的音乐形象,随后用打击乐器模仿狮王的怒吼,再用声音表现小狮王的情绪变化,整节课以律动、模仿、表演、创编为手段,融合了语文、音乐、科学等多学科元素,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恒山小学李宏玥老师的美术课《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教师以“自然分层·多维融创”构建审美课堂,借四季风光视频营造沉浸式视觉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空间思维解析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构图,结合物理光影原理观察色彩变化,链接生物形态特征捕捉自然肌理。赏析大师作品时融入文学意境,在跨学科探索中,让学生于构图取舍间感受自然秩序之美,于色彩调和中领悟生态共生之道,实现“以美启真、以境润心”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深耕课堂背后的教育智慧
观摩课后,两位执教教师从设计理念、目标达成、审美能力培育及跨学科融合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度反思。顾莹丽老师提到:“音乐不仅是技能传授,更要通过多元感知唤醒学生的审美本能。”李宏玥老师则分享:“美术课堂应成为联结不同学科的纽带,让学生在创造中发现世界的关联性。”
思维碰撞:多维评课共研美育新路径
工作室成员围绕两节课展开研讨,聚焦三大核心议题:一是审美化课堂的建构策略:如何通过情境创设、作品赏析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力?二是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边界:艺术与其他学科如何实现“融而不乱、合而有魂”?三是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平衡技能训练与创造力培养?成员们一致认为,艺术课堂应超越“技”的层面,走向“美”的浸润,同时需要找准跨学科融合的“锚点”,避免为融合而融合。
专业引领:总结提升锚定发展方向
工作室主持人潘林静老师以《从“美育”到“融育”:艺术教育的时代使命》为题作总结发言,强调:审美化课堂的核心在于“以美感人、以情化人”,教师要成为美的发现者与传递者;跨学科融合的关键是挖掘艺术与生活、文化的深层联结,如音乐中的数学节奏、美术中的历史叙事等。
随后,播放了小学艺术名师工作室成员常态专业练功视频,从美术教师的书法、绘画到音乐教师的教学乐器演奏,教师们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持续精进的专业精神,彰显了“以师之美育生之美”的专业发展理念。
合影留念:携手共绘美育新图景
活动尾声,鸡西市师范附小蓝青工作室展示了工作室建设、管理及成果材料,老师们驻足观看,热烈讨论,拍照记录,活动在工作室老师们的合影中圆满落幕。
以美育美,向新而行;以融促创,美美与共。鸡西市小学艺术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深耕课堂,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方法,让美的种子在艺术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