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4月17日,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数学教研组以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为起始课,开展“结构化教学助推思维进阶”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李杨副校长统筹指导,教导处王晶主任全程跟进,范衍云老师进行课例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共研共思,开启大单元教学新篇章。
一、立足单元统整,锚定思维生长点
本次展示课打破传统课时壁垒,范衍云老师以“空间度量”大概念为统领,通过“物体表面-平面图形-面积单位”的进阶式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验证-抽象建模”的完整认知过程。课堂中巧妙设置“书封面与文具盒面哪个更大”的生活化问题,借助实物拼接、方格纸测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理解面积本质,构建“一维长度→二维面积”的认知桥梁,凸显度量教学的连贯性与生长性。
范衍云老师讲授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
3年4班孩子在数学课上进行小组讨论
李杨副校长、王晶教导主任深入课堂听课
李杨副校长带领青年教师听课磨课
二、多维联动教研,凝聚团队智慧
教研团队采取“三备两磨一展示”的闭环研课模式。
单元整体解析:从课标分解、教材比对、学情诊断三个维度确立“培养量感,发展空间观念”的核心目标。
结构化活动设计:创设“拼摆擂台”“单位寻宝’等系列探究任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操作。
思维可视化评价:开发课堂学习单,通过思维导图、错例分析追踪学生认知发展轨迹。
李杨副校长在评课中强调:“要抓住‘度量意识培养’这条主线,在后续单元教学中持续渗透类比迁移思想,为体积学习埋下伏笔。”
在听完范衍云的单元起始课,大家共同探讨课型,摸索方法
三、青蓝协同共进,赋能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团,从“学生参与度”“思维增量值”“问题解决力”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记录。骨干教师聚焦“概念建构的有效性”“数学思想的渗透度”开展诊断性评析。王晶主任在总结中指出:“通过单元起始课的示范引领,我们正在构建‘目标贯通-内容重组-评价跟进'的大单元实施路径,后续将开展面积计算、单位换算等关联课例的系列化研究。”(图片5)
此次教研活动标志着学校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大单元教学改革,通过“主题课例研发”“校本资源库建设”“跨年级联合教研”三大举措,打造具有附小特色的结构化教学新样态,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在每堂课中。
撰稿:范衍云
一审:王 晶
二审:李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