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小学阶段“教研赋能 牵手城乡”帮扶行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示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城乡教育帮扶行动,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025年5月15日,由鸡西市教育学院主办、鸡西市和平小学承办的全市小学阶段“教研赋能 牵手城乡”帮扶行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鸡西市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务才、院长何心、副院长步延庆、小学研培部主任关琨,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六区视导员、教学校长、市域内7个城乡教研共同体学校代表、全市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近150人参加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依托“1+2”城乡帮扶模式,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探索红色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帮扶领衔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市城乡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和平小学周航主持教研活动
一、城乡联动促发展,课例展示树典范
本次活动聚焦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两课,通过课例展示、点评研讨、经验共享、策略分享等形式,探索红色精神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在领衔学校和平小学骨干教师刘惠杰老师执教的《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课堂上,刘老师以生动的历史情境,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惊心动魄的战役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汇报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化身红军战士,无惧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深刻体会伟大长征精神。恒山小学骨干教师王丽娜执教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她以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为脉络,以建设新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为线索,学习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以一段“时空对话邓稼先”的情景,让学生们化身为“小记者”,通过虚拟访谈,引导孩子们走进“两弹元勋”的内心世界,感受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和平小学刘惠杰、恒山小学王丽娜做优秀课例展示
参加教研活动的领导、教师
二、评课交流话成长,经验共享助提升
在课例点评环节,恒山教育局王丽、和平小学江聪慧分别与授课教师就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学生项目化学习、红色精神的挖掘、学习、运用、传承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反思。
王丽、江聪慧分别与授课教师做评课交流反思
随后,城子河小学思政教师团队分享了“以红色精神为主线进行单元集体备课”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团队如何通过集体研讨,挖掘红色精神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为城乡教研共同体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示范。
城子河思政教师团队做单元主题备课分享
和平小学校长宋俊龙以“思政铸魂 育人逐光”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思政课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感悟经典、红色精神传承以及帮扶行动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城乡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帮扶领衔学校在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中的丰硕成果。
和平小学校长宋俊龙做专题经验交流
三、专业引领明方向,共研共学促发展
“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研员李之印老师的总结讲座如春风化雨,他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趋势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要求,深入分析了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价值。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们讲解如何挖掘红色精神及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李老师特别强调,帮扶“七个一”的核心在于“精准滴灌”——通过示范教学传理念、教学研讨解困惑、集体备课聚资源,项目化学习促合作,让城乡教师在“共研、共学、共成长”中实现教育均衡、个人专业发展。
教研员李之印做专题讲座
活动最后,鸡西市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务才发表总结讲话,他强调此次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成果显著。充分体现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活力,展现了思政教师的专业智慧与教育情怀。他指出,以课例为载体的价值引领、以反思促提升的专业成长让与会者看到了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让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研理念。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红色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实现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务才做总结讲话
从示范课的精彩呈现,到集体备课的智慧流淌;从经验交流的真诚分享,到教研讲座的专业引领,本次活动完整诠释了帮扶“七个一”的深刻内涵。当城乡教师携手走在思政育人的路上,每一次课堂的绽放、每一场思维的碰撞,都在编织着鸡西教研赋能的美好蓝图。正如春日里的和平小学,教研之花正盛,育人新苗向荣,鸡西教育人正以实际行动,让思政之光普照城乡,让成长之树郁郁青青。
参会领导与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