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秋风送爽。为助力教师夯实科研基础、把握教育技术变革趋势,提升班主任综合素养,实现班级智慧管理,2025年9月和平小学组织开展两次新学期校本培训活动。全体教师参与了围绕“课题研究规范”与“生成式AI教学实践”两大主题、包含5个核心模块的学习。全体班主任参与涉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班级管理策略两大主题的培训,开启了一场兼具实用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学习之旅。
筑牢科研“基石”:详解开题报告撰写核心要点
培训首项聚焦课题研究“起点工程”——开题报告撰写。唐铭阳老师以《步步为“研”:开题报告核心要素撰写指南》为题展开分享。她系统梳理了开题报告的十大核心模块,从标题、课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到研究目标、方法、成果与保障条件,逐一拆解撰写规范。唐老师还明确了全局格式规范(如标题层级、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格式),并指出实践中的常见“踩坑点”,为教师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开题撰写说明书”,助力教师规避研究弯路。
随着生成式AI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本次培训特别围绕“生成式AI与教学实践”安排四位教师展开多维度分享。
洞察AI变革: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
杨玉巍主任以《生成式AI对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影响》为主题,从AI的概念与进化路径切入,对比判别式AI与生成式AI的技术差异,并结合港大、牛津等高校对AI的“禁用与解禁”历程,强调技术应用需理性看待。她指出,生成式AI已能覆盖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的低阶到高阶目标,推动教育目标从“知识存量”转向“核心素养”,教师需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将AI作为教学“赋能者”而非“替代者”,同时分享了AI在分层出题、跨时空对话、心理疗愈等场景的应用案例,为教师打开技术融合思路。
挖掘AI切入点:让语文课堂更智能生动
明确AI变革趋势后,徐睿睿老师以《如何寻找课文中的AI点》为题,聚焦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三大切入方向。基于课文体裁,AI可通过“精准翻译+动态还原”助力古诗词与文言文教学,用“可视化建模”破解科普说明文抽象概念,以“人物立体化解析”丰富故事类课文教学,关注学生需求,AI可依据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支持,如为《观潮》一课中不同兴趣的学生推荐绘画素材、扩写任务或动画辅助资源。徐老师强调,AI是教学“助教”而非“主教”,需依托人类判断力与创造力,避免盲从技术。
落地教学模式:以实例解析AI融合路径
匡如雪老师以《生成式AI与课文教学模式例谈》为题,结合《慈母情深》教学实践,分享AI贯穿的“学习闭环”模式。例如分析“母亲掏出皱皱毛票”细节时,学生通过对比AI的程式化解读与人类的人文温度解读,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厚度,直观展现了AI在教学中的实用路径。
聚焦作文教学:用AI破解教学重难点
荣佳雯老师以《生成式AI与作文教学实践》为题,分享AI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AI可成为“灵感引擎”,为《那一刻,我长大了》等题目生成含细节线索的写作切入点,帮学生“挖出”真实故事;拓展“新场景”,结合科学课、音乐课设计跨学科写作活动,如用AI生成“植物生长日记框架”或“歌词改编思路”。荣老师特别提出“三不原则”:AI思路仅参考不照搬、初稿需自主完成、情感表达必须原创,守住技术使用边界,确保写作不失学生本色。
此次培训内容覆盖“科研能力提升”与“技术赋能教学”两大关键领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精准助力。培训始终强调,无论是课题研究的规范推进,还是生成式AI的教学融合,核心都在于“以人为本”——以扎实科研支撑教育质量,以智能技术聚焦学生成长。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思路,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培训二元赋能,班级管理能量再升级
随后,我校全体班主任与青年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新学期·心守护·新管理”主题培训,为新学期班级工作蓄力赋能。
以心守心为生命护航
江聪慧主任以《班主任心理辅导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为主题展开分享。她深入剖析学生常见的“心理之惑”与“成长之惑”,结合班主任角色定位,从积极自我探索、情绪管理、学习困境突破到青春期烦恼破解,层层递进讲解心理辅导的核心要点,为老师们提供了可落地的心理辅导实用方法。
班级公约启秩序保障
张海霞老师结合外出学习经验与班级管理实例,带来《以班级公约为基,筑牢班级管理根基》专题内容。她围绕班级公约的制定意义、核心内容与践行要求,通过具体场景还原,生动讲述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约本质、参与讨论制定,并分享了公约践行的具体计划,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本次培训中,七位教师前期准备充分,讲解逻辑清晰、生动易懂兼具深度与实用性,其精彩表现赢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培训过程中,全体教师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认真记录核心要点,现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