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重塑语文课堂的活力与魅力,为学生打造更具深度与广度的学习体验,单元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再次拉开帷幕。
课堂实录
3月27日上午,一年二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清脆的朗读声。唐铭阳老师以一张喜鹊展翅的图片拉开《树和喜鹊》的课堂序幕。“猜猜喜鹊的心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它好像在笑!”“它想找朋友!”生动的导入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
层层递进,感悟情感
唐老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自然朗读—圈画关键词”的步骤,逐步深入课文。当学生找到“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时,唐老师轻声追问:“如果你是小喜鹊,只有自己站在树上,会想什么?”孩子们纷纷代入角色:“我会难过,想哭”“希望有人陪我玩”。通过对比“从前”与“后来”的段落,学生自然体会到“邻居”带来的快乐,理解了“有朋友才有快乐”的真谛。
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在“喜鹊为什么孤单”的讨论中,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一个人跳绳没意思”“分享零食更开心”。唐老师适时引导:“文中的‘叽叽喳喳’是什么声音?喜鹊们会说什么?”孩子们模仿喜鹊打招呼:“早上好!”“我们一起飞吧!”课堂瞬间充满欢声笑语。
课后,唐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词海拾珠,拓展孩子们的词汇量,写出一个个AABB式词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唐老师还设计了有意思的朗读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成为一只只快乐的“小喜鹊”。
成长与反思
课后研讨会上,参与授课的教师分享了教学心得,其他教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陶伟校长称赞课堂“情境创设巧妙,学生参与度高”;江聪慧主任特别表扬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从‘孤单’到‘快乐’的语气转变,体现了文本情感的递进”。韩丽丽组长建议可增加更多表情互动,让课堂氛围更活泼。唐老师虚心记录,表示将优化评价反馈的即时性,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关注。
此次《树和喜鹊》大单元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上演了一场关于友谊的生命教育,也为单元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相信在未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我校语文单元教学队伍会如课文中的树和喜鹊一样越来越壮大,为我校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语文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发展。
撰稿:洛静静
一审:江聪慧
二审:陶 伟
三审:宋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