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教育云

诗歌配美景,作业显神通

来源:密山市第二中学 作者:张玉凤 发布日期:2025/5/19 13:32:17

开拓进取,披荆斩棘。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师作业设计,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全面树立有效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月12日,密山市第二中学小学部的语文教师在校长杨立忠的带领下,齐聚在二年级的课堂上,聆听张玉凤老师执教的《绝句》,一同感受古诗的韵味与教学的魅力,共绘教育的新篇章。

功能作业,助力课堂

《绝句》是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是单元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美景。张老师布置的课前作业是让学生听古诗录音,在此基础上把这首古诗读熟。针对二年级孩子的收集查找资料能力较弱的特点,老师推送了一些资料和短视频,让学生对《绝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有能力的学生收集诗人杜甫的资料,了解生字的书写特点和词语的意思,自己发现诗歌中的问题,可以尝试解决,也可以把问题带入课堂。预习作业的让学生要根据学习能力的强弱自由选择,不做硬性规定。预习作业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简单的收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WPS图片(1).jpeg

课堂伊始,张老师通过美景图片导入新课,旨在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预习交流与展示环节,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学生交流诗人的资料,自己发现的生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图片来了解“西岭”、“东吴”、“门泊”等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等,提高课堂效率,能更好的确定课堂上教授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自然与想象”,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读出诗的节奏,品味诗的韵味,领略诗中的美景。比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停泊的船到底是从发往东吴还是从东吴来到这的”展开小组讨论,结合地图等解决疑问。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的关键,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师生读、配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并通过简笔画,画出诗中主要景物,让学生配合画面尝试朗读背诵古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美景,完成书后作业题。通过习题进行课堂检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实现分层和跨学科作业整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图画展现《绝句》中的美景,或歌曲唱出美景,亦或阅读其他杜甫的诗,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WPS).jpeg


有一天.jpeg


WPS.jpeg

研讨并举,教学相长

听课结束,各位语文教师针对课堂的优缺点,展开交流。首先张教师先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其他语文教师提出自己的看到的问题和建议,大家畅所欲言。杨校长从专业的角度,对本次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观点、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策略,确保作业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发挥实效。建议在作业设计时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推动作业形式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最后姜校长进行总结,明确今后的教研方向。

W.jpeg


WP.jpeg

教学之声,余音绕梁

此次听评课教研活动,既是贯彻新课标在教学中的作用与落实,更是作业赋能课堂的继承与创新。奇思妙想的彩笔,配上异彩纷呈的画纸,绘制作业“开花”的图画,教育的理想与智慧奏响乐章,实现作业润泽课堂,能力辅助成长,让语文核心素养为每个孩子的人生之路保驾护航!


一审:姜美泉 二审:孙旭娟 三审:张倩

主办单位:鸡西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鸡西市鸡冠区电台路30号

备案号:黑ICP备09001879号 黑公网安备 2303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