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教育云

更高的维度,更深的思考

来源:鸡西市城子河小学 作者:郭丽霞 发布日期:2024/8/21 17:07:10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在炎炎的仲夏即将过去的金秋十月,思想的洗礼伴随着七月的风如约而至,我有幸参与到了鸡西市教育学院组织的“鸡西市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课题研究项目之中,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及作业设计进行了学习与探索。

学习的脚步也永不停止。在学院教研员的指导下,我进一步明确了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合一”,打破原先单篇教学的模式,可以利用单元教材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将其串联成一个小整体,实施整体学习。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编排结构,构建小学语文单元。在单元课程的结束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优化作业设计,研读导语部分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此巩固基本字词、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接下来,我就以自己设计的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收获。

一、设计理念

在研读“双减”政策,领会课程标准,解析教材意图,分析乡村学校学情因素的基础上,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为方向,注重学生学与练、读与写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从习得语言到运用语言,阅读与表达,读与写浑然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之、思之、练之,阅读中吸收,思考中运用,练习中实践,从而形成开放、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和练习设计,努力在作业布置上践行“五育并举”,心怀“大语文观”。

二、案例解析

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检验,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批判想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单元作业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作业的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整合,设计出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富有创意的作业,在作业中实现“双线合一”的闭环。

例如:四上语文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表面意思好懂,成为一个人内心秉持的信念,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了。这是学生自小学以来,第一次遇到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从感性上理解和认同伟大志向、英雄气节对于个人未来和国家的影响似乎很容易做到,但是,这确实是一个距离学生生活经验比较远的话题。每一篇文章都有大量的背景,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不熟悉,难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上的爱国情怀。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两篇课文的作业中设计了“查阅背景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联系课文内容和查到的资料,想一想,延安精神具体指什么?”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在主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为深度学习做好了铺垫。另外,还实现了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从小培养其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继而实现了本单元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育人目的。

在此契机下,另外几项“提升作业”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创意表达的平台,契合了本单元对应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训练目标。

[妙笔生花]“在和平昌盛的时代,周恩来又会立下怎样的目标?我们出生即强国,那我们又为什么而读书呢?请联系生活,想一想,写下来。

[见解独到]“对于是否应该发扬延安精神,四(1)班的刘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加入讨论吧。

  刘会:时代在进步,我们要抛弃一些陈旧的、落伍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

  我:                                                   

还以这个单元为例,“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向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年级的重要能力训练点。单元作业设计让我更加注重本单元内容与其它册相关内容的联系。

册序单元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技能训练重点

三下第八单元

有趣的故事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

四上第四单元

神话故事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梳理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上第七单元

家国情怀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通过对教材的纵向分析我更加明确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重在“了解”,四年级重在“把握”,而且本单元前面的训练是针对一件事的。到本单元升级了,是针对“多件事”的故事文本的。可以看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在内容概括和把握上,是方法、能力链条上承上启下的一环。

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让我明晰了:“单元”教学的哲理意蕴就集中在一个“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也从“大处”着手。是教学内容上之“大”,不再是传统单篇单章的教学,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它时时审视着当下的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地位,从不孤立地考虑单个教学内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这对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对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处理教材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本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这两课的基础作业中,我设计了“梳理课文脉络”的作业。

    少年周恩来对伯父不让其去租借而感到yí huò(  )不解,以及亲眼目睹中国人在租借中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反遭xùn chì(  ),体会到了中华bú zhèn(  ),所以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bào fù(  ),从而得到魏校长连声zàn tàn(  )。

巩固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创设语境,帮助学生握“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训练要素,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毫无疑问,这种着眼于单元”的作业设计策略,更能构建语文单元知识网,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有效掌握,从而突破单元教学的瓶颈,达到提高单元的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研究成效

1.根据“双减”政策的内容,单元作业设计更重视减负增效,重视优化单元作业设计,减少了书面作业的数量,这一点无疑是受到学生欢迎的。

2.形式多样的作业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在实践性作业设计方面,紧扣时代脉搏,契合时代节拍,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跟随时代发展脚步的作业学生更感兴趣。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各领域的飞速发展和最新成就,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这样的作业,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是适合新时代孩子的作业形式。

3.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升作业”更有层次和梯度,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加人性化。

4.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作业内容及时进行反馈和修改使作业内容更趋近合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性原则。

四、研究反思

1.本次单元作业设计主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但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科特点,课前的“预习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认为可以加入“预习作业”的设置,将预习作业划分几个层次:抄写类(抄写生字新词,摘抄精彩段落等)、思考类(针对课后思考题简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拓展类(在课文中写感悟或批注,收集资料,拓展阅读等)。不同的作业都要在相应的层次上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在课堂上给足时间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展现自我、展现个性、体现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体现,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习惯,达到预习成效的最优化。

2.根据单篇或单元课文的特点应“多”设计跨学科作业、实践性作业、长周期作业、以及整本书阅读,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倡导在语文学科中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科学地引入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使用技能和思维方法,使其吸收思维导图的精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语文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将思维导图的使用扩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领域、生活领域和未来的工作领域,使其受益终身。

总之,单元视域下从不同角度设计的作业,遵循的是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和创新,体现的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所形成的能力与真实应用实践相结合,是一件很有价值的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改的路上我将继续砥砺前行,满怀对教育的热情去迎接属于我们鸡西小语人的明天。

新闻来源:城子河小学

撰稿人:郭丽霞

审核人:荣佳雯


主办单位:鸡西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地址:鸡西市鸡冠区电台路30号

备案号:黑ICP备09001879号 黑公网安备 2303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