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语文要素成为了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本定位,单元作业是对传统课时作业的补充和完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谈一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的一点感受。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白居易《暮江吟》、苏轼《题西林壁》、卢钺《雪梅》)、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从教材选文来看,本单元基本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单元的习作是通过连续观察、记录自然界中事物的活动或变化过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完成这篇习作需要充分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本单元主题,围绕语文要素,我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增强作业内部的结构性与关联性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以单元主题、目标、内容为基点,从整体上系统设置作业的目标、内容、进程及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点。其增强了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作业设计重复、内容零碎等问题,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
2.提高作业设计维度的统筹性与整体性
作业设计维度包括作业的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时间等,这些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照和配合要从单元整体进行考量,经系统分析、统筹安排得以实现。如单元作业的类型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考虑主客观题型的分配、书面或操作类作业的比重等。
3.体现作业功能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基于课程视域的单元作业,不再单一指向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习内容的巩固,而要从课程目标的实现角度进行设计,如关键能力、实践运用、价值观等。单元作业题型丰富、形式多样,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理解、问题解决、探究合作、时间管理等能力的综合培养。
4.全方位考量,架构单元作业目标体系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很明确——写观察日记。在单元作业开始我设计了写观察日记,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家选择观察、记录的对象,解决观察日记“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尤其是自己养殖的某种动植物,再进行观察,这就有了积极情感的参与,为后续的习作提供了支架,做好习作准备。
5.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聚焦学段关键能力
单元作业设计依托单元教学,其目标的制定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人文主题,阅读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
6.横纵联结,厘清学力发展脉络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材要求,也要充分关注学力,在纵向、横向的梳理、联结中厘清学生学习能力或认知水平的发展脉络。前者关系到教学目标内容、方向的确定,后者影响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运用。阅读训练要素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在三上第五单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加上了连续一词,就是要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不仅是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
从“优美生动”到“准确生动”,从“留心观察”到“连续的细致观察”,这种联系性和发展性,教材是有设计规划的。同时,“准确生动”与“细致观察”也是有自然联系的,观察越细致,对事物的特点把握越准确,表达也会更准确。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作业设计同样也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新闻来源:城子河小学
撰稿人:杨本雪
审核人:荣佳雯